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陆贽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栾城后集》卷一一
昔吾先君博观古今议论,而以陆贽为贤。
吾幼而读其书,其贤比汉贾谊,而详练过之。
始以从官事唐德宗,老而为宰相,从之出奔,而与之反国,弥缝其阙,而济其危亡。
比其老也,功业定矣,而卒毙于裴延龄之手,其故何也?
孔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常,不可以作巫医』。
善人不常其德,或承之羞」。
以有常之德,而事德宗之无常;
以巫医之明,而治无常之疾,是以承其羞耳。
帝即位之初,好名而贪功。
河朔三叛,父子相袭三十年矣。
帝将以天下之力胜之,田悦惊疑而起,朱滔、王武俊和之,帝使马燧、李抱真、李芃三将往迎其锋,胜负之势未决也。
帝急于成功,复使李晟出禁卫之兵,李怀光举朔方之众,五将萃于魏郊,而淮西李希烈乘间而起。
兵连祸结,常赋所不能赡,于是为之抽贯算间架、贷商贾,空内以事外,关中已乱,而帝不知也。
曰:「今两河、淮西为祸乱之首者,独四五凶人而已,臣料其间必有旁遭诖误、内畜危疑而计不能止者,未必皆处心积虑果于僭逆也,而况胁从之党乎?
陛下若能招怀以礼,悔祸以诚,使来者必安,安者必久,人知获免,则谁愿复为恶者?
纵有野心难驯,臣知从化者必过半矣」!
帝犹意西师可以必克,忽其言不用。
未几,而泾原畔卒之变起,仓皇避寇,半年而归,帝亦老而厌兵矣。
于是行一切之政,专以姑息涵养藩镇。
节度使死,将佐之得士心者,皆就命留后,虽以篡夺请命者亦如之。
宣武刘士宁以暴慢失众,其将李万荣因其出畋,闭门逐之。
帝将命以其位,曰:「如士宁之恶,万荣弃而违之可也,讨而逐之可也,惟伺隙而纂取其位则不可。
何者?
方镇之臣,事多专制,欲加之罪,谁无词者?
若使倾夺之徒,辄得其处,则四方诸将,无复安者矣。
万荣构乱之日,诸郡守将固非其同谋也,一城士众亦未必皆其党也。
方成败逆顺之势交战于中,其肯捐躯与之同恶乎?
今若选命贤将,降诏军中,奖万荣抚定之功,别加宠仕;
褒将士辑睦之义,例赐恩赏。
使众知保安,则谁肯复助其乱?
万荣纵欲跋扈,势亦无所至矣」。
帝方茍安无事,竟亦不许。
由此观之,帝常持无常之心,故前勇而后怯;
常持有常之心,故勇怯各得其当。
然其君臣之间,异同至此,虽欲上下相保,不可得矣。
会昌中卢龙诸将连害帅臣,最后张绛杀陈行泰。
宰相李德裕以为河朔请帅,皆报下太速,故军得以安。
若稍缓之,必且有变。
既而回鹘乌介可汗天德塞,军使张仲武请以本军击之,德裕问知仲武可用,言之武宗,举以为帅。
张绛既为其下所杀,而仲武遂以功名终。
德裕之谋,则之故智也。
然帝之出也,以陈京、赵赞,而之逐也,以程异、裴延龄
其祸皆出于聚歛之臣,之贤非不知也。
帝归自兴元因事言曰:「齐桓公自入齐,伯业既成,而管仲不忘在莒为戒。
卫献公自齐还卫,诸大夫逆诸境者,执其手而与之言;
逆于门者,颔之而已。
戒心之易忘,而骄心之易,齐、卫之君,陛下之蓍龟也」。
言虽切,而帝终不改。
吾以为使反国,而为鸱夷子皮浮舟而去,则其君臣之间,超然无后患,然后可以言智矣哉!
陆贽奏论藩镇故事 南宋 · 洪咨夔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平斋集》卷二九
唐贞元中,宣武都知兵马使李万荣节度使刘士宁,上闻之,使问陆贽
上奏:「士宁见逐,虽是众情;
万荣总军,且非朝旨。
愿审之谨之」。
上复谓曰:「今议除一亲王充节度使,令万荣知留后」。
复上奏曰:「夫制置之安危由势,付授之济否由才。
势如器焉,唯在所置,置之夷地则平;
才如负焉,唯在所授,踰其力则踣。
为国之道,以义训人,将教事君,先令顺长。
若使倾夺之徒,便得代居其任,利之所在,人各有心,此源潜滋,祸必难救,非徒长乱之道,亦开谋逆之端」。
上不从,竟以万荣为留后。
臣闻名分者,天下之大闲,植之则治,隳之则乱。
唐自天宝以宴安兆衅,君失其尊。
肃宗复国,宜思挈皇纲于既坠,扶大分于寖隳。
乃就平卢军中察所欲立者授以旄节。
自此废置之权在军士而姑息之弊开。
代宗专事,姑息仅止羁縻,德宗加甚焉。
李万荣刘士宁而自总宣武陆贽以倾夺长乱为谏,曾莫之听。
夫姑息者,陵夷之本。
姑,且也;
息,止也。
苟图一时之静,急求目前之纾,而莫计其穷,是以强藩悍将败国事者不敢问,冒国禁者不敢讨。
屈情抑势,俯而就之,以顺适其意。
所求必从,所请必获,倨傲偃蹇,莫知禀承。
始则节度不知有朝廷,久则将校不知有节度,更相睥睨,见便则夺。
犯上者必好乱,德宗亦安能禁万荣之自为留后乎?
然使当时君德修明,朝纲振肃,不以猜忌疏臣下,不以聚歛苦民生,禁兵非市井之富儿,军政非宫庭之嬖倖,以至在列皆陆贽而非卢杞,皆李泌而非张延赏,则朝廷之势重于九鼎,藩镇安得而轻视之?
藩镇之敢于干名犯分,朝廷轻故也。
自昔安有朝廷轻于上,廉倾级圮,而能措大器于安者哉?
汴州刘士宁事状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五
右。
希颜奉宣圣旨。
适得李万荣奏。
刘士宁因出游猎。
三军将士遂闭城门不放入。
发遣令赴朝廷。
万荣安抚军州。
今已宁帖。
卿等宜知悉者。
伏以刘士宁昏荒暴慢。
恶贯久盈。
圣情爱人。
久为含忍。
亲离众叛。
自取奔亡。
不劳师徒。
克靖方镇。
恭承宣谕。
欣贺实深。
然梁宋之间。
当要害。
镇压齐鲁
控引江淮
得其人则安则强。
失其人则危则弱。
士宁见逐。
虽是众情。
万荣总军。
且非朝旨。
此亦安危强弱之机也。
陛下审之慎之。
或恐奏事之人。
苟私所奉之将。
妄陈体势。
辄欲徼求。
承前授任失宜。
多为此辈所误。
假使心无诈罔。
其如识乏经通。
与之筹量。
鲜不挠败。
今军州既定。
足得安详。
望且选一朝臣。
驰往宣劳。
更淹旬日。
徐察事情。
见情而后图之。
则冀免有差失。
至来日。
续更面陈。
谨先状以闻。
谨奏。
请不与李万荣汴州节度使 中唐 · 陆贽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七十五
右。希颜奉宣进止。
万荣安抚有功。闻亦忠义。
甚得众心。若更淹迟。
却恐事不稳便。今商量除一亲王充节度使
且令万荣知留后。其节度制便从内出。
万荣须与改官。卿等即商量进来者。
臣性习懦顽。艺识空乏。
辱当将任。待罪宰司
事关安危。不敢容默。
虽服戎角力。谅匪克堪。
而经武伐谋。或有所见。
制置之安危由势。付授之济否由才。
势如器焉。唯在所置。
置之险地则覆。致之夷地则平。
材如负焉。唯在所授。
授踰其力则踣。授当其力则行。
故负重者不可以微劣胜。器大者不可以轻易处。
有巨力而加重负。犹惧蹶跌之不虞。
择安地而寘大器。尚虑倾覆之难备。
焉有委非所任。置非所安。
而望其不颠不危。固亦难矣。
刘士宁穷凶极暴。众所不容。
李万荣因人之心。闭城拒逐。
为国除害。亦有可嘉。
诚宜星夜上闻。请择节将。
今所陈奏。颇涉张皇。
但露徼求之情。殊无退让之礼。
据兹鄙躁。殊异纯良。
又闻本是滑人。偏厚当州将士。
与之相得。才止三千。
诸营之兵。已甚怀怨。
据此颇僻。亦非将材。
且邀君而力取其位不忠。逐帅而谋代其权不义。
犯此二者。而加之非材。
得志骄盈。不悖则败。
悖谓犯上。败谓偾军。
俱为厉阶。莫见其可。
今虽遽加宠命。务餍贪求。
曲示保持。冀消凶慝。
然其所行不逊。所得无名。
纵之则反侧而益疑。夺之则觖望而肆恶。
夫善始而克终者犹寡。况始于不善。
而求能以义自全者乎。又缘尝自蓄谋。
危主将。及居人上。
恒恐见图。必于部校之间。
多有疑阻之衅。上下猜贰。
何能久安。纵未干纪乱常。
亦必丧师蹙境。所以承前方镇之任。
选建才德。而不副所委者。
则有矣。其不由才德而授。
终能殿邦固节者。未之有也。
是犹置器欲安。而不择可安之势。
负重欲济。而不量可济之材。
处非所宜。不败何待。
陛下若谓臣说体迂阔。有异军机。
引喻乖疏。不同事实。
臣请指陈汴宋一管。近代成败之迹。
皆陛下之所经见者。以为殷鉴。
惟陛下览而察之。往者田神功作镇河南
领汴宋徐泗兖郓曹濮八州之地。兵食兼足。
职贡备修。左肃青齐。
右弥滑魏。南控淮浙。
北辅荥。殷如长城。
不震不耸。此由制置于可安之地。
付授得可济之材。其为利宜。
斯谓大矣。及神功入觐。
遘厉不还。先皇帝示眷悼之优崇。
贪因循之便易。知神玉才不胜任。
排众议而竟授之。既而维御无方。
经略失制。权归豪将。
势散列城。祸机一兴。
内叛外破。委三军于暴帅。
陷五郡于匪人。转输所经。
涂路亟阻。此由制置于必危之地。
付授于必踬之才。其为败伤。
亦已甚矣。近者刘元佐驱攘巨猾。
厎复大梁。即镇如兹。
几将十载。虽不能勤身节用。
以抚疲氓。毕力竭诚。
以扬丕烈。然尚号令由已。
部属畏威。缉修戎旅。
振耀声势。远迩谈瞩。
且为完军。制持东方。
犹有所倚。及元佐殂没。
朝廷命吴凑代之。士宁凶顽。
辄敢眦睚。素非得众。
且甚不材。缓之旬时。
必自离沮。随机制驭。
指顾可平。陛下念深黎元。
姑务容养。适使奸徒得计。
庸竖作狂。但肆丑厉之词。
岂怀任置之惠。运路几绝。
生人重残。殷然垣翰之军。
鞠为污染之俗。追思致患之本。
岂不失于苟且哉。今若又授万荣
则与士宁何异。负力而取。
谁曰不然。邀取而除。
孰为非据。苟邀则不顺。
苟允则不诚。君臣之间。
势必嫌阻。与其图之于滋蔓。
不若绝之于萌芽。忘久远而乐因循。
固非英主御天下长算远虑之计也。且为国之道。
以义训人。将教事君。
先令顺长。用能弥争夺之祸。
绝窥觊之心。圣人所以兴敬让而服暴强。
礼达而分定故也。假使士宁为将。
慢上虐人。万荣怀奉国之诚。
禀嫉恶之性。弃而违之。
斯可矣。讨而逐之。
亦可矣。谋其帅而篡其位。
则不可焉。何者。
方镇之臣。事多专制。
欲加之罪。谁则无辞。
若使倾夺之徒。便得代居其任。
利之所在。人各有心。
此源潜滋。祸必难救。
非独长乱之道。亦开谋逆之端。
四方诸侯。谁不解体。
得一夫而丧偫帅。其何利之有焉。
矧兹一夫。犹未可保。
徒乱风教。以生人心。
昨者所逐士宁。盖起于仓卒。
诸郡守将。固非连谋。
一城师人。亦未协志。
况又待之不一。抚之不均。
党助万荣。其能有几。
仍各计度于成败之势。回遑于逆顺之名。
安肯捐躯。与之同恶。
今所以未即变者。皆为万荣所诱。
许其赏给货财。且相服从。
以候制旨。陛下但于文武偫臣之内。
选一和惠宽敏素为军旅所爱信者。命为节度
仍降优诏。慰劳彼军。
万荣以抚定之功。别加宠任。
褒将士以辑睦之义。厚赐资装。
众知保安。人且怀惠。
舍此助乱。更将何求。
揆其大情。理必宁息。
万荣纵欲跋扈。势何能为。
三军既自离心。列城又不为援。
缘其迫逐主将。诸道必复憎嫌。
迩无所亲。远无所与。
不劳天讨。必自歼夷。
陛下何所为虞。而欲受其邀致。
臣虽孱怯。窃有未安。
昨因希颜宣旨却回。已与赵憬等同附口奏。
展转申吐。虑多阙遗。
臣更通夕详思。恐亦无易于此。
不胜拳拳愚恳。谨复密启以闻。
如蒙圣恩察纳。臣即与赵憬等商量应须处置事宜。
具作条件闻奏。傥后事有愆素。
臣请受败挠之罪。谨奏。
唐赠兵部尚书宣公陆贽翰苑集序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九十三
尝读贾谊书。观其经制人文。
铺陈帝业。术亦至矣。
待之宣室。恨得后时。
遇亦深矣。然竟不能达四聪而尽其善。
排偫议而试厥谋。道之难行。
亦已久矣。东阳绛灌。
何代无之。噫。
一薰一莸。善齐不能同其器。
方凿圆枘。良工无以措巧心。
所以治世少而乱日多。大雅衰而正声寝。
汉道未融。既失之于贾傅
吾唐不幸。复摈弃于陆公
公讳字敬舆
吴郡苏人。溧阳侃之子。
年十八登进士第。应博学宏辞科
郑县。非其好也。
省母归寿春。刺史张镒
有名于时。一获晤言。
大加赏识。暨别。
泉货数万为赆。曰。
愿以此奉太夫人一日之膳。公悉辞之。
新茶一串而已。是岁以书判拔萃调渭南主簿
御史府以监察换之。德宗皇帝春宫时知名。
召对翰林。即日为学士
祠部员外考功郎中朱泚之乱。
从幸奉天。时车驾播迁。
诏书旁午。公洒翰即成。
不复起草。初若不经思虑。
及成而奏。无不曲尽事情。
中于机会。仓卒填委。
同职者无不拱手叹伏。不能复有所助。
尝从容奏曰。此时诏书。
陛下宜痛自引过。以感人心。
昔禹汤以罪已勃兴。楚昭以善言复国。
陛下诚能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
俾臣草辞无讳。庶几偫盗革心。
上从之。故行在诏书始下。
虽武人悍卒。无不挥涕激发。
议者以德宗克平寇乱。不惟神武之功。
爪牙宣力。盖亦资文德腹心之助焉。
及还京师。李抱贞来朝。
奏曰。陛下在山南时。
山东士卒闻书诏之辞。无不感泣。
思奋臣节。时臣知贼不足平也。
公自行在带本职。拜谏议大夫中书舍人
精敏小心。未尝有过。
艰难扈从。行在辄随。
启沃谟猷。特所亲信。
有时宴语。不以公卿指名。
但呼陆九而已。初幸梁洋。
栈道危狭。从官前后相失。
上夜次山馆。召公不至。
泫然号于禁旅曰。得陆贽者赏千金。
顷之公至。太子亲王皆贺。
初公既职内署。母韦氏尚在吴中
上遣中使迎至京师。道路置驿。
文士荣之。丁韦夫人忧去职。
持丧于洛。遣人护溧阳之柩。
祔于河南。上遣中使监护其事。
四方赙遗数百万。公一无所取。
素与蜀帅韦南康布衣友善。韦令每月置遗。
公奏而受之。服阕复内职
权知兵部侍郎觐见之日。
天子为之兴。改容叙吊。
优礼如此。内外属望。
日夕俟其辅政。为窦参忌嫉。
故缓之。真拜兵部侍郎
知贡举。得人之盛。
公议称之。贞元八年中书侍郎平章事
公以少年入侍内殿。特蒙知遇。
不可与众浮沈。苟且自爱。
事有不可。必诤之。
上察物太精。躬临庶政。
失其大体。动与公违。
奸谀从而閒之。屡至不悦。
亲友或规之。公曰。
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吾所学。
不恤其他。公精于吏事。
斟酌剖决。不爽锱铢。
其经纶制度。具在德宗实录。
窦参刘士宁之赂。为李巽所发。
得罪左迁。横议者以公与参素不协。
归罢相之议于公。户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龄奸回得幸。
害时蠹政。物议莫敢指言。
公独以身当之。屡言不可。
翰林学士吴通元忌公先达。每切中伤。
阴结延龄。互言公短。
宰相赵憬。公之引拔。
升为同列。以公排邪守正。
心复异之。偫邪沮谋。
直道不胜。十年退公为宾客
罢政事。明年夏旱。
刍粮不给。军校诉于上。
延龄奏曰。此皆陆贽辈怨望。
鼓扇军人也。贬公忠州别驾
上怒不可测。赖阳城张万福救之获免。
蜀帅韦令抗表请以代已。岁赂资粮。
公在南宾。闭门却埽。
郡人希识其面。复避谤不著书。
唯考校医方。撰集验方五十卷行于世。
江峡十稔。永贞初
郑馀庆阳城同徵还。公已薨殁。
时年五十二。公之秉笔内署也。
搉古扬今。雄文藻思。
敷之为文诰。伸之为典谟。
俾僄狡向风。懦夫增气。
则有制诰集一十卷。览公之作。
则知公之为文也。润色之馀。
论思献纳。军国利害。
巨细必陈。则有奏草七卷。
览公之奏。则知公之为臣也。
其在相位也。推贤与能。
举直错枉。将斡璿衡而揭日月。
清氛沴而平泰阶。敷其道也。
伊说争衡。考其文也。
与典谟接轸。则有中书奏议七卷。
览公之奏议。则知公之事君也。
古人以士之遇也。其要有四焉。
才位时命也。仲尼有才而无位。
其道不行。贾生有时而无命。
终于一恸。唯公才不谓不长。
位不谓不达。逢时而不尽其道。
非命欤。裴氏之子。
焉能使公不遇哉。者又以房魏姚宋。
逢时遇主。克致清平
陆君亦获幸时君。而不能与房魏争烈。
盖道未至也。应之曰。
道虽自我。宏之在人。
蜚蝗竟天。农稷不能善稼。
奔车覆辙。孔孟亦废规行。
若使四君与公。易时而相。
则一否一臧。未可知也。
而致君不及贞观开元者。盖时不幸也。
岂公不幸哉。以为其道未至。
不亦诬乎。公之文集有诗文赋。
集表状为别集十五卷。其关于时政。
昭昭然与金石不朽者。惟制诰奏议乎。
虽已流行。多谬编次。
今以类相从。冠于编首。
兼略书其官氏景行。以为序引。
俾后之君子。览公制作。
效之为文为臣事君之道。不其伟欤。
顺宗实录(起六月七月 其四 中唐 · 韩愈
 出处:全唐文卷五百六十
六月乙亥
宣州巡官羊士谔汀州宁化县
士谔倾躁
时以公事至京。
叔文用事。
朋党相煽。
颇不能平。
公言其非。
叔文闻之怒。
欲下诏斩之。
执谊不可。
则令杖杀之。
执谊又以为不可。
遂贬焉。
由是叔文始大恶执谊。
往来二人门下者皆惧。
先时刘辟剑南节度副使韦皋之意于叔文
求都领剑南三川
叔文曰。
太尉使某致微诚于公。
若与其三川。
当以死相助。
若不用某。
亦当有以相酬。
叔文怒。
亦将斩之。
而执谊固执不可。
尚游京师未去。
至闻士谔
遂逃归。
左散骑常侍致仕张万福卒。
万福魏州元城人也。
自曾祖至父皆明经
官止县令州
万福以祖父业儒皆不达。
不喜书。
学骑射。
年十七八。
从军辽东
有功为将而还。
累迁至寿州刺史
州送租赋诣京师
颍川界。
为盗所夺。
万福使轻兵驰入颍川界讨之。
贼不意万福至。
忙迫不得战。
万福悉聚而诛之。
尽得其所亡物。
并得前后所掠人妻子财物牛马万计。
悉还其家。
淮南节度崔圆所忌。
刺史
鸿胪卿
节度副使将兵千人镇寿州
万福不以为恨。
许杲以平卢行军司马将卒三千人。
濠州不去。
有窥淮南意。
万福濠州刺史
杲闻。
即提卒去。
当涂陈庄
贼陷舒州
又以万福舒州刺史
淮南岸盗贼。
连破其党。
大历三年
召赴京师
代宗谓曰。
闻卿名久
欲一识卿。
且将累卿以许杲。
万福拜谢。
因前曰。
陛下以许杲召臣。
河北贼诸将叛。
以属何人。
代宗笑曰。
且欲议许杲事。
方当大用卿。
即以为和州刺史行营防禦使
淮南岸盗贼。
至州。
杲惧。
移军上元
杲至楚州大掠。
节度使韦元甫万福讨之。
未至淮阴
杲为其将康自勤所逐。
自勤拥兵继掠。
循淮而东。
万福倍道追而杀之。
免者十二三。
尽得其所虏掠金银妇女等。
皆获致其家。
代宗诏以本州兵千五百人防秋京西
遂带和州刺史咸阳
因留宿卫
李正已反。
将断江淮路。
兵守埇桥涡口。
江淮进奉船千馀只。
泊涡口不敢进。
德宗以万福濠州刺史
万福驰至涡口。
立马岸上。
发进奉船。
淄青将士停岸睥睨不敢动。
诸道继进。
泗州刺史
杜亚所忌。
徵拜左金吾卫将军
召见。
德宗惊曰。
杜亚言卿昏耄。
卿乃如是健耶。
图形凌烟阁
数赐酒馔衣服。
并敕度支籍口畜给其费。
至贺阳城等于延英门外。
天下益重其名。
二十一年。
左散骑常侍致仕。
元和元年卒。
年九十。
万福自始从军至卒。
禄食七十年。
未尝病一日。
典九郡。
皆有惠爱。
癸丑。
韦皋上表。
皇太子监国
又上皇太子笺。
寻而裴垍严绶表继至。
悉与同。
赠故忠州别驾陆贽兵部尚书
道州刺史阳城左常侍
字敬舆
吴郡人也。
年十八进士及第
又以博学宏词郑县
书判拔萃。
渭南
监察御史
未几。
选为翰林学士
祠部员外郎
德宗幸奉天
随行在。
天下骚扰。
远近徵发。
书诏一日数十下。
皆出于
操笔持纸。
成于须臾。
不复起草。
同职皆拱手嗟叹。
不能有所助。
常启德宗。
言方今书诏。
宜痛自引过罪己。
以感人心。
成汤以罪己致兴。
后代推以为圣人。
楚王失国亡走
一言善而复其国。
至今称为贤者。
陛下诚能不吝改过。
以言谢天下。
臣虽愚陋。
为诏词无所忌讳。
庶能令天下叛逆者回心喻旨。
德宗从之。
故行在制诏始下。
闻者虽武人悍卒
无不挥涕感激。
议者咸以为德宗剋平寇难。
旋复天位。
不惟神武成功。
爪牙宣力。
盖以文德广被。
腹心有助焉。
累迁考功郎中谏议大夫中书舍人翰林学士
丁母忧
免丧。
权知兵部侍郎
复入翰林
中外属意。
旦夕俟其为相。
窦参深忌之。
亦短参之所为。
且言其黩货。
于是与参不能平。
寻真拜兵部侍郎
知礼部贡举
进士中得人为多。
八年春。
中书侍郎平章事
始令吏部每年集选人。
旧事。
吏部每年集人。
其后遂三年一置选。
选人猥至。
文书多。
不了寻勘。
真伪纷杂。
吏因得大为奸巧。
选士一蹉跌。
或至十年不得官。
而官之阙者。
或累岁无人。
吏部分内外官员为三分。
计阙集人以为常。
其弊十去七八。
天下称之。
窦参李巽常州刺史
且迫其行。
常衔之。
贬为郴州别驾
适迁湖南观察
德宗常与参言故相姜公辅罪。
参漏其语。
败。
公辅因上疏自陈其事。
非臣之过。
德宗诘之。
泄其语。
怒未有所发。
汴州节度刘士宁金帛若干。
士宁汴州
参处其议。
士宁常德之。
故致厚贶。
德宗以得罪。
而以武将交结。
发怒。
竟致于死。
而议者多言死由焉。
裴延龄判度支
天下皆嫉怨。
而独幸于天子。
朝廷无敢言其短者。
独身当之。
日陈其不可用。
延龄固欲去而代之。
又知之不与已。
多阻其奏请也。
谤毁百端。
翰林学士吴通元故与同职。
奸巧佻薄
不相能。
延龄相持有閒。
因盛言短。
宰相赵璟。
所引同对。
之权。
密以所戢弹延龄事告延龄
延龄益得以为计。
由是天子益信延龄而不直
竟罢相。
以为太子宾客
而黜张滂李充等权。
言事者皆言其屈。
因畏惧。
至为宾客
拒门不纳交亲士友。
春旱。
德宗数猎苑中。
延龄疏言。
等失权怨望。
言于众曰。
天下旱。
姓且流亡
度支爱惜不肯给诸军。
军中人无所食。
其事奈何。
摇动偫心。
其意非止欲中伤臣而已。
后数日。
又猎苑中。
会神策军人跪马前云。
度支不给马草。
德宗意延龄前言。
即回马而归。
由是贬忠州别驾
皆斥逐。
德宗怒未解。
不可测。
阳城等救乃止。
之为相。
常以少年入翰林
得幸于天子。
长养成就之。
不敢自爱。
事之不可者皆争之。
德宗在位久。
益自揽持机柄
亲治细事
失君人大体。
宰相益不得行其事职。
而议者乃云由而然。
忠州十馀年。
常闭门不出入。
人无识面者。
避谤不著书。
习医方。
集古今名方。
为陆氏集验方五十卷。
卒于忠州
年五十二。
上初即位。
郑馀庆阳城同徵。
诏始下而城皆卒。
城字亢宗
北平人
代为官族
好学。
贫不能得书。
乃求入集贤为书写吏。
官书读之。
昼夜不出。
经六年。
无所不通
乃去沧州中条山下。
远近慕其德行。
来学者相继于道。
闾里有争者。
不诣官府。
以决之。
李泌为相。
举为谏议大夫
拜官不辞。
未至京师
人皆想望风采
城山人
能自苦刻。
不乐名利。
必谏诤死职下。
畏惮之。
既至。
谏官纷纷言事。
细碎无不闻达
天子益厌苦之。
方与其二弟牟容连夜痛饮。
人莫能窥其意。
有怀刺讥之者。
将造而问者。
揣知其意。
辄彊与酒。
客或时先醉仆席上。
或时先醉卧客怀中。
不能听客语。
约其二弟云。
吾所得月俸。
汝可度我家有几口。
月食米当几何。
买薪菜盐米
凡用几钱。
先具之。
其馀悉以送酒媪。
无留也。
未尝有所贮积
虽其所服用切急不可缺者。
客称其物可爱。
辄喜。
举而授之。
陈苌者。
候其始请月俸。
常往称其钱帛之美。
月有获焉。
裴延龄谗毁陆贽等坐贬黜。
德宗怒不解。
在朝无救者。
闻而起曰。
谏官也。
不可令天子杀无罪之人。
信用奸臣。
即率拾遗王仲舒数人。
守延英门上疏。
延龄奸佞无罪状。
德宗大怒。
宰相入语。
将加等罪。
良久乃解。
宰相谕遣之。
于是金吾将军张万福谏官伏閤谏。
趋往至延英门。
大言贺曰。
朝廷有直臣。
天下必太平矣。
遍拜仲舒等曰。
谏议能如此言事。
天下安得不太平也。
已而连呼太平万岁太平万岁。
万福武人。
时年八十馀。
自此名重天下。
时朝夕相延龄
曰。
脱以延龄为相。
当取白麻坏之。
恸哭于庭。
竟坐延龄事。
国子司业
至引诸生告之曰。
凡学者。
所以学为忠与孝也。
诸生宁有久不省其亲乎。
明日。
归养者二十馀人。
有薛约者。
尝学于
狂躁以言事得罪。
将徙连州
客寄有根蒂。
吏纵求得家。
坐吏于门。
与约饮。
决别涕泣。
送之郊外。
德宗闻之。
为党罪人。
出为道州刺史
太学王鲁卿李傥等二百七十人诣阙乞留。
住数日。
遮止之。
疏不得上。
在州以家人礼待吏人。
宜罚者罚之。
宜赏者赏之。
一不以簿书介意。
赋税不登。
观察使数诮让。
考功第。
自署第曰
字心劳
徵科政拙。
考下下。
观察使尝使判官督其赋。
至州。
不出迎。
以问州吏。
吏曰。
刺史判官来。
以为己有罪。
自囚于狱。
不敢出。
判官大惊。
驰入谒于狱曰。
使君何罪。
某奉命来候安否耳。
留一两日未去。
城固不复归。
馆门外有故门扇横地。
昼夜坐卧其上。
判官不自安辞去。
其后又遣他判官崔某往按之。
崔承命不辞。
载妻子一行
中道而逃。
孝友
不忍与其弟异处
皆不娶。
给侍终身。
有寡妹。
以居。
有生年四十馀。
痴不能如人。
常与弟负之以游。
之妹夫亡在他处。
家贫不能葬。
亲与其弟舁尸以归。
葬于其居之侧。
往返千馀里。
卒时年六十馀。
戊午。
户部侍郎潘孟阳度支盐铁转运副使
其日。
王伾诈称疾自免。
叔文归第。
日诣中人并杜佑
请起叔文为相。
且总北军
既不得。
请以威远军使平章事
又不得。
其党皆忧悸不自保。
至其日坐翰林中。
疏三上不报。
知事不济。
行且卧。
至夜忽叫曰。
中风矣。
明日。
遂舆归不出。
戊子。
礼部侍郎权德舆户部侍郎
仓部郎中判度支陈谏河中少尹
王伾叔文之党。
于是始去。
乙未。
诏军国政事。
宜权令皇太子勾当
百辟偫后。
中外庶僚。
悉心辅翼。
以底于理。
宣布朕意。
咸使知闻。
上自初即位。
疾患不能言。
至四月益甚。
时扶坐殿。
偫臣望拜而已。
未尝有进见者。
天下事皆专断于叔文
李忠王伾为之内主。
执谊行之于外。
朋党喧哗。
荣辱进退。
生于造次。
惟其所欲。
不拘程度。
既知内外厌毒。
虑见摧败
即谋兵权。
欲以自固。
而人情益疑惧。
不测其所为。
朝夕伺候。
会其与执谊交恶。
心腹内离。
外有韦皋裴垍严绶等笺表。
中官刘光俱文珍薛盈珍尚解玉等。
皆先朝任使旧人。
同心怨猜
屡以启上。
上固已厌倦万机。
叔文等。
至是遂诏翰林学士郑絪卫次公王涯等入至德殿。
撰制诏而发命焉。
又下制。
太常卿杜黄裳门下侍郎
左金吾卫大将军袁滋中书侍郎
平章事
又下制。
吏部尚书平章事郑珣瑜刑部尚书平章事高郢并守本官罢相。
皇太子见百寮于东朝
百寮拜贺。
皇太子涕泣不答拜。
景申
宰臣告天地社稷。
皇太子见四方使于麟德殿西亭